创意企业应该做自己
在上海建设 “设计之都”的进程中,在抓后世博机遇中,创意企业承担着重任,时下,在企业界经常会提出这样的口号,诸如做中国的比尔·盖茨,或者是学习马云等。但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却在论坛 “圆桌讨论”中提出:没必要学习比尔·盖茨,没必要学习马云,没必要学习谁,实际上大多数人不能成为马云,你要去学马云,一定会出很多问题,一定要走弯路。所以我不建议这样学。如果你自己两个人搞,然后再搞两个学生,毕业以后解决两个就业问题,对于就业有着很大的贡献。
章苏阳站在投资人的角度,对创意企业总体感觉是:创意产业的绝大部分从业人员实际上相当于偏艺术家。从投资角度来看,对于企业来讲偏技术人员。在这么一个人群里,说工程师将来能够变成管理干部的大概达到30%,医生和艺术家最后能够变成管理人员估计比30%低一些。大部分人需要在一种比较自由的状态下产生出好的东西。他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收入,没有一个最基本的收入是不行的。
绝大部分创意企业规模不会很大。章苏阳在论坛上碰到一位先生,前两年他搞跟照片有关的东西。 “我说你什么时候做到10万块钱,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超过10万块钱,非常不简单。也就是说这个企业要达到非常大规模的话,这是非常难的事情。它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家的事情,还需要跟特殊的资源合作在一起,这样才能够形成规模相对比较大的企业。做成比较大的企业,这比其他的领域、比其他的产业模块要难。”
他认为,对于VC、 PE、投资人来讲,需要你产业越大越好。但这个产业是非常分散的产业,它很难做成占有率达到多少的产业。比如说中国自己的电影发行和唱片发行,这有可能做到一个非常大的占有率,但其他要做到很大占有率的话,这是比较难的产业。
如今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前途,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是它是否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。但章苏阳认为:不要看这些东西。 PE和VC投的企业并不一定好企业,没有被这帮人投的企业也并不一定是不好企业。因为VC所投资的公司仅仅是非常窄的面,是他感觉比较好的东西。 VC不是什么都可以做,在这个领域里不要有这么一个评判标准。
如何与资本共舞
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投资顾问王文彦介绍,目前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,创意企业和资本对接是一个双方应该共同研讨、交流的问题。他简单介绍一下管理基金对于一般传统产业进行投资的关注点。
点是企业的人才团队。其次,对企业的战略、规划、设计也是比较重视的。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不管规模大小,只要企业决策、规划、战略、设计得体、,那发展空间的持续增长力应该是比较广阔的。三,商业模式的成型和落地。商业模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,企业增长力提升是一个基础。 还有是对企业的执行力。所谓企业的执行力,实际上就是管理、运营的能力。传统企业这方面应该没有问题,要求比较严格。创意属于文化产业的高端产业。大家提到创意无疆、天马行空。但成熟的、有希望跟资本对接的企业,应该在它创意、设计、品牌突出的基础上,内在一定有企业的经营管理,包括执行力非常重要的打造面。
创意企业的文化建设方面也非常重要。创意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高端产业,有别于传统的企业,它有形资产方面局限性比较大,特点、特色在于企业的文化、企业无形的资产品牌。这方面扬长避短的话,应该容易引起PE基金、投资人的关注。
目前中国的创意产业跟资本对接有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,而不是一步到位,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。可以结合学习外资银行的经验,用现成的模式来探讨,发掘一个可选择性融资的思路。可选择性融资就是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的混合体。既结合VC、结合PE,但又不完全等同于VC和PE,基于创意产业的行业特点、项目特点、企业自身的优劣特性来探索出一条比较新的融资管道,以便更好地为广大中小创意企业进行服务。
王文彦认为,现在民间资金非常充裕,但需要一个平台,需要一个规范化的运作,需要一个职业团队结合起来去推动这样的创意产业。作为PE基金和创意产业的对接合作应该说空间非常大,需要资本的努力。对于创意企业来说获得资本要按照投资者的要求,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来进行资本化。
创意企业应练内功
上海圣博华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业利认为,创意企业要获得外界的支持,一定要先练内功。
他说: “我学会了一个东西,工程师、设计师帮人家设计很多东西,现在知道是帮人家的投资商,或者政府来表达一个东西,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做成一个作品花,硬插在人家的土地上。要成产业,一定要考虑利益相关者,包括投资方如何能赚到钱,消费者如何接受你的东西。这是我们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学会的产业过程。从创意产业企业来看,你只是这个行业、产业当中的企业,只是把个人作品变成商品,变成产品,变成市场的过程。所有运营思想都应该有创意在里面,所以应该融入到过程中去。”
孙业利介绍,所以现在做的创意园叫第二代创意园,不是以出租房子为主,而是参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和政府的共同成长。
他认为,中国消费动漫没有多少人,但是动漫可以延伸出其他的产品。培养消费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文化积淀、文化推广的过程,所以培养的时候就是一种策划、品牌推广的创意产业。做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融入社会需求,融入环境,这样创意产业才能够成为产业,变成创意社会,然后才有创意时代的到来。